張張知識
關注我,跟我一起漲漲知識唄!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3日 12:21
教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課文及教案,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課文
鄉(xiāng)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
樹苗種下以后,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我住在鄉(xiāng)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越來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guī)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么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yè),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里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p>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jié)菜?,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現(xiàn)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下面詞語“插秧、枯萎、鍛煉、勃勃生機、莫名其妙?!?/p>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3、通過對含義深刻語句的理解,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教學重、難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桃花心木的資料和圖片,了解桃花心木這種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讀一讀,體會一下他的作品風格。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這是什么植物?學生交流搜集的關于桃花心木的資料,加強對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綠喬木。樹皮淡紅色。鱗片狀剝落。羽狀復葉,小葉4-6對,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側不等。春夏開花,圓錐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質,五瓣裂。原產南美洲,中國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澤美麗,能抗蟲蝕,適于制作車船、家具等,為世界名貴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林清玄1953年生。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臺灣高雄人,畢業(yè)于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1973年開始散文創(chuàng)作。他認為所有的藝術文化都應該和生活結合才有真正的意義。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xiàn)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師: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為題,你們猜他會寫些什么?
二、讀熟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檢查讀文情況,同學互相正音。
3、自學生字新詞,同學之間交流不理解的詞意。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的生字的。(喜歡做的同學可以在練習本上給下列字組詞,出示)
萎()秧()番()鍛()勃()
委()殃()翻()段()脖()
4、練習把課文讀熟。
三、整體感知,初步感悟
1、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課文邊思考,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做上標記。
3、小組交流反饋自學成果,合作解答疑難問題。
四、文章結構分析
全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桃花心木這種樹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從種樹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壯成長。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大海并非永遠風平浪靜,人生的旅途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磨難。在不幸與困境中,有的人悲觀消沉,最后被困難所擊倒。而有的人卻不甘沉淪,從而成為杰出的人才。正如種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樣,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驗中枯萎了,有的卻能長成百年的大樹。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品讀課文,領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記憶中,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它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可當看到它的樹苗卻僅及膝蓋時,林清玄和我們一樣也“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讀課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呢?他這樣做能使僅及膝蓋的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嗎?
2、學生匯報交流
種樹人的做法:(1)澆樹間隔的時間沒有規(guī)律,澆水的多少沒有規(guī)律――“樹苗種下以后,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三天,有時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的少?!?/p>
(2)澆樹的時間沒有規(guī)律――“種苗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3)來的時候總會帶補種的樹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樹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p>
3、指導學生用疑惑的語氣朗讀種樹人奇怪的舉動。
4、面對種樹人奇怪的舉動,作者產生了哪些問題?(學生以讀代答)現(xiàn)在請你來做一回種樹人,仔細讀課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這些問題。(也可以問:種樹人到底為什么這樣做呢?)
學生答問的要點是:
(1)樹木生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像種青菜和種稻子,人們可以一直給它按時定量澆水,直到它們收獲;在樹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人們不可能一直按時定量給它澆水,因此,樹木只有自己學會在土地了尋找水源,適應不確定的環(huán)境,才有可能長大成才。
(2)種樹人沒有任何規(guī)律的給桃花心木的樹苗澆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給樹木創(chuàng)設“不確定”的生存環(huán)境。樹木只有適應了這種“不確定”的生存環(huán)境,學會了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會長成百年的大樹。
(3)如果有規(guī)律的給樹苗澆水,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jié)菜?,枯萎的就會很多。幸存下來的,也無大抵御狂風暴雨的侵襲。
5、指導朗讀種樹人說的兩段話,讀出“語重心長”,在讀中感受領悟種樹人話語中蘊含的哲理。
6、“我”聽了種樹人的一番話,為什么非常感動?引導學生理解體會課文第14自然段的重點句子:“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p>
理解要點如下: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人的“不確定”,是指生活變化無常,可能遇到困難或遭遇不幸。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說一說。
(2)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夠經受生活的考驗,鍛煉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長。
(3)逆向思考:在確定中生活的人,則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
7、思考:“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碧一ㄐ哪緸槭裁床粫菸?(桃花心木學會了自己尋找水源、適應環(huán)境,自主的生長,這證實了種樹人說得話是正確的)
8、教師小結:種樹人不定時,不定量地澆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規(guī)律,他善于創(chuàng)造自然的成長環(huán)境。讓樹苗在不確定中汲水成長,這樣樹苗自己就能夠學會適應自然,并戰(zhàn)勝自然,最終尋找到適合自己存活的辦法。人和樹是一樣的,生活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人更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從而學會生存和發(fā)展的本領。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像課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樣,能夠經得起生活的磨練,最后長成參天大樹,長成棟梁之材。
三、拓展延伸,想象說話
1、種樹人與“我”的對話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聽得清清楚楚。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它們會想些什么呢?會對種樹人說些什么?請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會想:()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經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
四、再讀課文,體會寫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樣寫出這樣文辭雋永、耐人尋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圍繞“三到”來寫的。一是“看到”――引發(fā)思考(產生疑問);二是“聽到”――找到答案(種樹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樹及人)
2、回顧課題,點明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借作者由種樹想到育人種桃花心木來說明一個做人的道理。)我們還學過哪篇課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在以后的習作中我們也可以嘗試用一用這種方法。
師總結:自己會找水源的樹苗,將來能長成參天大樹;從小能夠獨立自主的孩子,將來必成棟梁之材。(板書:人、成人)愿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擁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早日成為真正的人才。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桃花心木》是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課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給樹苗澆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本課時教學,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導發(fā)表見解作為重點。
本課中“不確定”是一個具有獨特作用的關鍵詞語。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課的教學以“不確定”這個詞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針對關鍵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并借此串連起事理和哲理的。
確立了這個教學思路,我投入地鉆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自以為很充分了,沒想到在試講時卻遇到了挫折。學生順利找到了本課蘊含的哲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不確定”出現(xiàn)兩次,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也找出來了。我接著問,“你還找到了哪些關鍵詞?”學生卡殼了,良久,才有學生找到“比較、鍛煉”等不關鍵的詞。課下和指導課的老師一交流,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過早,學生還沒有真正讀懂這句話,怎么能體會出哪個詞關鍵呢?于是,我改變策略,這里先引導學生把句子讀好,讀出語氣?!白x好這段話,要抓住哪幾個關鍵詞?”學生知道讀好重音就能把句子讀出語氣,于是,找出來“生活的考驗、獨立自主、巨大能量”等,把這幾個詞讀重,果然語氣出來了。學生很有成就感。接著引導學生質疑,“針對這幾個關鍵詞,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抓住關鍵詞提出的問題,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帶著自己的問題研讀課文,也正是探究性閱讀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