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xùn)啦 詩詞學習 > 詩詞大全

有關(guān)古詩的背景

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xùn)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6日 04:11

1. 古詩的背景

【年代】:唐 【作者】:張籍 【作品】: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咀⑨尅恳馊f重:形容表達的思念很多 行人:這里指捎信的人 開封:把封好的信拆開 復(fù)恐:怕這封信的內(nèi)容不夠多,說不盡.(相信你可以感覺到上一句中“意萬重”極言“家書”意義重大,詩人在家書中寄以厚意。

然而像我們自己寫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樣,總是會擔心自己沒有在短短的信箋中把欲說之事言明,也就是“復(fù)恐匆匆說不明”,所以才會在要寄出的時候再拆開來看看,確定一下,哪怕僅僅是給自己一顆定心丸?!皬?fù)恐”一句,樸實而傳神的表達出家書中蘊藏的情誼,著神而不露形。)

【譯文】洛陽城里吹起了蕭瑟秋風,要寫家信禁不住心緒萬重。又恐匆忙傾述訴不盡情思,捎書人臨行我又打開信封。

【賞析】這首詩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xiāng),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臨走時怕遺漏了什么,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事本子平,而一經(jīng)入詩,特別是一經(jīng)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

這在詩壇上并不是常有的。當然以家書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中也不乏佳作。

象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睂懽髡呷竹R倥傯,路遇使者,托傳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睂懽髡呱硐莅驳撋秸碱I(lǐng)下的長安,不知戰(zhàn)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來書以慰遠情。

他們都用獨特的技巧表達了思家的心情。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淺淡,寓曲折于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shù)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鳖H能道出這首詩的藝術(shù)風格和創(chuàng)作甘苦。

詩以秋風起興,這是自《詩經(jīng)》以來常用的手法。秋風一起,北雁南飛,他鄉(xiāng)羈旅,易觸歸思。

例如劉禹錫的《秋風引》就曾說:“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我們再來看看詩人的歷史,原來他本籍吳中(今江蘇蘇州),這又使人想起晉人張翰的故事。據(jù)《晉書·張翰傳》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p>

張籍與張翰異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張翰因預(yù)測到齊王司馬冏即將作亂,知機引退,張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見秋風而思故鄉(xiāng)這一點上,卻極其相似。

他雖不能象張翰那樣馬上“命駕而歸”,但卻把一腔思鄉(xiāng)之情傾瀉在紙上。這種感物緣情的創(chuàng)作沖動,雖然用的是傳統(tǒng)的手法“起興”,但其中包括如許豐富的內(nèi)涵,不能不是此詩的一個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書意萬重”,其中的“欲”字緊承“見秋風”。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象一泓清水。

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

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并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

我們細玩詩意: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xiāng)思,于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耙馊f重”,乃是以虛帶實。

劉禹錫《視刀環(huán)歌》云:“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薄叭f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fù)雜。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jīng)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 “意萬重”,這家書怎么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象,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又作轉(zhuǎn)折。盡管“意萬重”,無從下筆,但就文意看,家書還是寫了,問題在于匆匆著筆,意猶未盡。

“匆匆”二字,生動如畫,既寫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聯(lián)系下文來看,那個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時遇到的:也許就要上馬、上船,即便不象岑參與入京使“馬上相逢”那樣急迫,總還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

由于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寫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筆。由于匆匆落筆,萬重心意一下子很難表達清楚。

在這種符合邏輯的描繪之中,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說不盡”三字,也與上文“意萬重”緊相呼應(yīng),由于“意萬重”,所以才“說不盡”。

而“意萬重”也與“見秋風”引起的鄉(xiāng)思相關(guān)聯(lián)。黃叔燦《唐詩箋注》說:“首句羈人搖落之意已概見,正家書所說不盡者。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妙更形容得出。試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領(lǐng)起,便知首句之難落筆矣?!?/p>

說明下半首的起頭與全詩的起句,環(huán)環(huán)緊扣,首尾相應(yīng)。結(jié)句更是造語入妙,寫情入微,可稱一篇之警策。

近人俞陛云評論說:“已作家書,而長言不盡,臨發(fā)開封,極言其懷鄉(xiāng)之切?!庇终f:“此類之詩,皆至性語也?!?/p>

(《詩境淺說續(xù)編》)所謂“至性語”,就是說寫出了最真摯的人類共有的感情,而且達于極致。在結(jié)構(gòu)上,上句說“匆匆說不盡”,下句說“臨發(fā)又開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氣氛。

由于此詩藝術(shù)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給予極高的評價。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說:“文昌(張籍字)‘洛陽城里見秋風’一絕,七絕之絕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獨樂府古淡足與盛唐爭衡也?!?/p>

一般論者以為詩到中唐,不足與。

2. 有關(guān)下列古詩的寫作背景

、《赤壁》

1、關(guān)于本文的作者。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詩人。他生活在日趨衰落的晚唐時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負是恢復(fù)唐王朝天寶以前的興盛景象。他反對最高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不恤國事,更痛恨藩鎮(zhèn)割據(jù)和回紇、吐蕃貴族統(tǒng)治集團的侵擾,認為唐王朝必須除去這兩大禍患,加強統(tǒng)一,收復(fù)失地,國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減輕。但他始終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負,所以一直慨嘆憂郁。杜牧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顯著,后人稱盛唐時期的杜甫為“老杜”,稱晚唐時期的杜牧則為“小杜”。著有《樊川集》。

2、關(guān)于本文的主題。

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xiàn)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

3、如何理解“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

3. 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在《歸園田居》其三中,詩人描繪了自己一天的勞動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讀著這首膾炙人口的短詩,我們仿佛看到他肩荷鋤頭,踏著月光,沿著露濕草長的小徑緩緩走來。

詩人勞動技藝不高,所以弄得“草盛豆苗稀”。盡管這樣,他卻毫不泄氣,依然從早干到晚。

辛苦固然辛苦,詩人的內(nèi)心卻很充實。他想到的是:“但使愿無違”。

這里的“愿”既指莊稼的收成,更包含著“聊為隴畝民”、“甘以辭華軒”的志向。陶淵明的田園詩大多是在“投冠旋舊墟”之后創(chuàng)作的。

他雖然“性本愛丘山”,但并不甘心終老田園。青年時代的他也曾經(jīng)“猛志逸四海,騫翮〔hé,羽莖翅膀上的硬羽)思遠翥(zhù,飛翔)”,渴望著象曾祖父陶侃那樣有所作為。

但是,他所生活的那個“逸虬遶云,奔鯨駭流”(《命子》)、狂暴縱橫的亂世,使他“大濟于蒼生”的理想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他既沒有高貴的門閥可資憑借,又“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盡管也曾經(jīng)不止一次進入仕途,卻總覺得“志意多所恥”,每次都很快就辭官歸里。

幾度出仕與歸隱的經(jīng)歷,就包含著他的理想壯志屢次碰壁的痛苦。每當他憤慨于官場的污濁黑暗時,心中就不可遏止地燃起對鄉(xiāng)居生活的懷念:“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于,他選擇了“擊壤以自歡”的生活道路,毅然拂衣歸里。

他的田園詩的寫作就是以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為背景的。陶淵明雖然被人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但實際上他與當時那些“充隱”之士是很不同的。

首先他是真正不要當官,真心實意地“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于朝市”(《感士不遇賦》)。其次,他也不象崇尚玄勝之談的士大夫那樣“執(zhí)戟亦以疲,耕稼豈云樂”(謝靈運《齋中讀書》),而是堅定地把歸隱之后的生活理想、人生道路落實在“躬耕自資”的行動上。

因此,描寫詩人在勞動中的種種感受就成了陶淵明的田園詩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抖汕G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賞析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隔江與虎牙山對峙,戰(zhàn)國時屬于楚國。

李白在蜀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二十五歲;他開始遠游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

這首詩即是他出蜀遠游時所寫。詩題為《渡荊門送別》,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

看來此論未免欠妥。送別,并非寫詩人送別同舟人。

從本詩最后兩句可知,原來“送別”所指,是指“故鄉(xiāng)水”送別詩人。近人俞陛云亦說:“末二句敘別意,言客蹤所至,工水與之俱遠,送行者心亦隨之矣?!?/p>

(《詩境淺說》) 這首詩是借景抒情之作。構(gòu)思巧妙。

脈絡(luò)井井有條,結(jié)構(gòu)波瀾起伏,頗有層次。開頭兩句是總敘,陳述詩人離開家鄉(xiāng),千里迢迢,乘船渡過荊門。

來到古代楚國屬地漫游。“渡遠”,是“遠渡”的倒寫。

“來從”,是來作之意。看來這兩句并不是什么驚人之筆,但它與以下詩句都密切關(guān)合,絲絲相扣,具有穿針引線、貫串全詩的重要作用。

“山隨平野盡”以下四句,是倒敘?!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兩句,是寫詩人坐在船上,舉目所見地面上的景色變化。

這兩句所寫,容量很大。有闊大的空間的立體感和漫長時間的行進感。

它寫詩人從四川乘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穿過蜿蜒起伏,千姿百態(tài)、高聳入云的三峽。來到遼闊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嶺逐漸消失,隨著山勢的變化,滾滾奔騰而來的長江,也漸漸平靜下來,在廣闊的原野上,緩緩東流。

它用高度凝煉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這兩句,與杜甫的“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兩句詩,同為佳句,卻各盡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兩句詩描寫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兩句詩描寫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詩是“行舟暫視”,杜詩是“停舟細觀”(王琦《李太白文集》輯注),并無優(yōu)劣可分。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倆句,是描繪太空的夜景,詩人坐在船上,抬頭遙看萬里長空,只見一輪明月,猶如天上飛下的明鏡,皎潔澄澈,普照大地,那飄蕩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連結(jié)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構(gòu)成了非常壯觀的海市蜃樓的幻影。這兩句都是用鮮明的形象作比,描繪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現(xiàn)出詩人的豐富想象力。

對于“月下飛天鏡”一句,有人解釋說:月亮映入江水,好象從空中飛下的明鏡。這種訓(xùn)釋,似乎失于確當。

“月下飛天鏡”,詩意異常明顯。即月亮從太空運轉(zhuǎn)而下,就好象從天上飛下的明鏡。

這里并無“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棄疾詞寫道:“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p>

(《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從天上飛下的明鏡,與李白詩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說:“五六句寫江中所見,以天鏡喻月之光明。

以海樓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曠,故所見如此。若在院宇中觀云月,無此狀也?!?/p>

(同上)見解非同凡響,不失為的評。最后“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倆句,緊扣“送別”的詩題,與開頭兩句寫詩人離蜀遠游的詩意遙相呼應(yīng)。

李白五。

4. 古詩的背景

《秋思》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張籍。其古詩全文如下: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前言】

《秋思》是唐代詩人張籍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的是宦游在外的詩人,面對秋天的景物寫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及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深深思念。

【注釋】

⑴家:一作“歸”。意萬重:形容思緒萬千。

⑵行人:指送信的人。

⑶開封:把封好的信拆開。

【翻譯】

洛陽城中又刮起了秋風,那涼絲絲的秋風似乎在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向親人訴說。心事永遠說不盡,無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將出發(fā),我又拆開了合上的信封,檢查有沒有說全自己的心事。

來源:

5. 關(guān)于古詩著作的背景

詩潮澎湃

有涯滄海,無涯胸懷。

亂世詩狂,盛世英才。

歷經(jīng)蒙古鐵騎的瘋狂踐踏;飽嘗滿清胡虜?shù)囊靶U奴役;殘遭八國聯(lián)軍的槍炮轟擊;忍受日本強盜的燒殺搶掠……壓抑了幾十年,幾百年。今天,在華夏大地上,終于爆發(fā)出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激發(fā)出一種令天下所有炎黃子孫的心靈都為之震撼的東西――這,就是《詩詞三百首》!

讀了《詩詞三百首》,頗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書中有雷鳴,有號角,有虎嘯,有龍吟。好似驚濤駭浪,以波瀾壯闊的氣勢,揭天掀地,席卷而來。大筆揮舞,鏗鏘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聲,振聾發(fā)聵。自然流露出處在變革時期的求索者“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閱盡千古風流,獨占萬世瀟灑”的豪邁、奔放、樂觀、曠達。

偉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觸摸到詩人的高風亮節(jié)!

壯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呼吸到詩人的浩然正氣!

――孫培軍

6. 關(guān)于古詩作者的寫作背景

1、《登幽州臺歌》的寫作背景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2、《黃鶴樓》的寫作背景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眼前就是一座尋??梢姷慕瓨??!拔羧艘殉它S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泵篮勉裤脚c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結(jié)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xiāng)愁與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有機結(jié)合,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最高峰巔。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節(jié),似芳草萋萋,崢嶸不已。沒有自戀自迷之頹廢,也無自私自利之狹隘,鄉(xiāng)愁情懷的抒發(fā)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不愧為是被后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7. 古詩的背景

【年代】:唐 【作者】:張籍 【作品】: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咀⑨尅恳馊f重:形容表達的思念很多 行人:這里指捎信的人 開封:把封好的信拆開 復(fù)恐:怕這封信的內(nèi)容不夠多,說不盡.(相信你可以感覺到上一句中“意萬重”極言“家書”意義重大,詩人在家書中寄以厚意。

然而像我們自己寫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樣,總是會擔心自己沒有在短短的信箋中把欲說之事言明,也就是“復(fù)恐匆匆說不明”,所以才會在要寄出的時候再拆開來看看,確定一下,哪怕僅僅是給自己一顆定心丸?!皬?fù)恐”一句,樸實而傳神的表達出家書中蘊藏的情誼,著神而不露形。)

【譯文】洛陽城里吹起了蕭瑟秋風,要寫家信禁不住心緒萬重。又恐匆忙傾述訴不盡情思,捎書人臨行我又打開信封。

【賞析】這首詩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xiāng),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臨走時怕遺漏了什么,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事本子平,而一經(jīng)入詩,特別是一經(jīng)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

這在詩壇上并不是常有的。當然以家書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中也不乏佳作。

象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寫作者戎馬倥傯,路遇使者,托傳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作者身陷安祿山占領(lǐng)下的長安,不知戰(zhàn)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來書以慰遠情。

他們都用獨特的技巧表達了思家的心情。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淺淡,寓曲折于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shù)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頗能道出這首詩的藝術(shù)風格和創(chuàng)作甘苦。

詩以秋風起興,這是自《詩經(jīng)》以來常用的手法。秋風一起,北雁南飛,他鄉(xiāng)羈旅,易觸歸思。

例如劉禹錫的《秋風引》就曾說:“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p>

我們再來看看詩人的歷史,原來他本籍吳中(今江蘇蘇州),這又使人想起晉人張翰的故事。據(jù)《晉書·張翰傳》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p>

張籍與張翰異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張翰因預(yù)測到齊王司馬冏即將作亂,知機引退,張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見秋風而思故鄉(xiāng)這一點上,卻極其相似。

他雖不能象張翰那樣馬上“命駕而歸”,但卻把一腔思鄉(xiāng)之情傾瀉在紙上。這種感物緣情的創(chuàng)作沖動,雖然用的是傳統(tǒng)的手法“起興”,但其中包括如許豐富的內(nèi)涵,不能不是此詩的一個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書意萬重”,其中的“欲”字緊承“見秋風”。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象一泓清水。

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

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并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

我們細玩詩意: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xiāng)思,于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耙馊f重”,乃是以虛帶實。

劉禹錫《視刀環(huán)歌》云:“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薄叭f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fù)雜。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jīng)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 “意萬重”,這家書怎么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象,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又作轉(zhuǎn)折。盡管“意萬重”,無從下筆,但就文意看,家書還是寫了,問題在于匆匆著筆,意猶未盡。

“匆匆”二字,生動如畫,既寫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聯(lián)系下文來看,那個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時遇到的:也許就要上馬、上船,即便不象岑參與入京使“馬上相逢”那樣急迫,總還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

由于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寫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筆。由于匆匆落筆,萬重心意一下子很難表達清楚。

在這種符合邏輯的描繪之中,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罢f不盡”三字,也與上文“意萬重”緊相呼應(yīng),由于“意萬重”,所以才“說不盡”。

而“意萬重”也與“見秋風”引起的鄉(xiāng)思相關(guān)聯(lián)。黃叔燦《唐詩箋注》說:“首句羈人搖落之意已概見,正家書所說不盡者。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妙更形容得出。試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領(lǐng)起,便知首句之難落筆矣?!?/p>

說明下半首的起頭與全詩的起句,環(huán)環(huán)緊扣,首尾相應(yīng)。結(jié)句更是造語入妙,寫情入微,可稱一篇之警策。

近人俞陛云評論說:“已作家書,而長言不盡,臨發(fā)開封,極言其懷鄉(xiāng)之切?!庇终f:“此類之詩,皆至性語也?!?/p>

(《詩境淺說續(xù)編》)所謂“至性語”,就是說寫出了最真摯的人類共有的感情,而且達于極致。在結(jié)構(gòu)上,上句說“匆匆說不盡”,下句說“臨發(fā)又開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氣氛。

由于此詩藝術(shù)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給予極高的評價。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說:“文昌(張籍字)‘洛陽城里見秋風’一絕,七絕之絕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獨樂府古淡足與盛唐爭衡也?!?/p>

一般論者以為詩到中唐,不足與。

8. 關(guān)于古詩及它的背景資料和寫作目的

古詩詞背景資料的類型及意義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古詩詞的閱讀本質(zhì)上講就是"披文入情"的過程。閱讀文本,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情境,學生必須與詩詞作者、時代背景、藝術(shù)文化傳統(tǒng)、現(xiàn)實事例等相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情感體驗和生活感悟,做到遷知入文,移情入文,使學生獲得與文本的“對話”?!断嘁姎g》的課堂教學就說明了這一點。

作者信息: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基礎(chǔ)?!霸娧灾?,歌詠言”,只有知人,才能識人,從而從出生的年代、家庭狀況、身份地位、生平事跡、后世影響等諸方面來感知、體驗、表現(xiàn)作者獨特的內(nèi)心情感和思想認識。李煜的南唐后主,亡國之君,婉辭領(lǐng)袖的信息,無疑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有重要的意義。

時代背景: 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核心?!坝^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滿于?!?,觀時代現(xiàn)狀,才情滿于心。南唐滅而北宋生,被囚禁,離家思親,郁郁寡歡生存于世的時代興替的歷史洪流之中,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就不難理解了。

藝術(shù)文化傳統(tǒng):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特質(zhì)。賞詩詞需要借助想象,形象的感知意象,體驗意境。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chǔ)上,充分發(fā)揮“想象”這心理過程的作用,還原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對古詩詞語凝煉,跳躍度大,寫法含蓄夸張;詩人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感悟其詩情畫意;古詩詞構(gòu)思精巧,多處留有藝術(shù)的空白,言雖盡而意無窮…… 這些藝術(shù)文化的傳統(tǒng)教師應(yīng)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加以訓(xùn)練。《相見歡》中老師的四首詞和三首詩對“月”的講解和“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理解,就對學生的常識積累和審美能力提升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現(xiàn)實材料:是古詩詞背景材料的深化?,F(xiàn)實中重大的困難挫折我們應(yīng)如何面對?是敢于面對,解決問題,還是一味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利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實例來進一步引導(dǎo)和警戒。

總之,加強古詩詞背景資料意義的認識,可以更豐富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長,更好的基于文本,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引導(dǎo)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實現(xiàn)“情感的交匯和精神的同構(gòu)”!

985大學 211大學 全國院校對比 專升本 美國留學 留求藝網(wǎng)

溫馨提示:
本文【有關(guān)古詩的背景】由作者教培參考提供。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培訓(xùn)啦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若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或作者進行刪除。
我們采用的作品包括內(nèi)容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用戶投稿,我們不確定投稿用戶享有完全著作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刪除。
內(nèi)容侵權(quá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Copyright @ 2024 培訓(xùn)啦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湘ICP備2022011548號 美國留學 留求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