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5年01月04日 13:23
1.《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詩經(jīng)》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國風”中的詩歌,許多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2.賦、比、興的藝術手法.《詩經(jīng)》普遍使用了賦、比、興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是以“他物”置于“所詠之辭”(詩的主題及內(nèi)容)的前面,則此物必與主題及內(nèi)容有關,或從旁烘托,或營造氣氛,將讀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來.因此,比興手法的運用能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詩的韻味及感染力,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詩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它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詩歌305首,其中6首為笙詩,只有題目,沒有詩,故又稱“詩三百”.只有題目共四五百年間的民間歌謠(風)、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頌辭(頌).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的風是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正樂,其中的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樂.《詩經(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其中直陳其事叫賦;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叫興.《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jīng)》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詩的內(nèi)容包括: 風(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雅(二雅:大雅、小雅) 唐抄本 詩經(jīng) 三種(22張)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 頌(三頌:周頌、魯頌、商頌) “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眾所周知,詩經(jīng)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它為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鋪墊了良好的基礎,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下面我就同學們剛才精彩的發(fā)言做一下總結:
首先,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看,一個最顯著特點便是"賦,比,興"手法的運用。1.賦,是直陳其事。詩經(jīng)中大多數(shù)文章都運用了這種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不但寫的形象鮮明,而且通過情景對稱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2.興,是氣言托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如:《陳風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詩中人物更形象。3.比,顧名思義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風碩鼠》中利用"碩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階級寄生蟲的本質(zhì)。總體來說,《詩經(jīng)》中運用"賦、比、興"的手法是相當成功的。
其次,《詩經(jīng)》中絕大部分都是抒情詩。其運用了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從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構成一幅幅真實而生動的畫卷。如:《七月》、《氓》、《東山》等,都是以描寫細節(jié)冗長的著名詩篇。以上都是長篇的作品,但在《詩經(jīng)》中短小的詩也富有比較豐富的細節(jié)。如:《齊風十畝之間》中:"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詩經(jīng)》中大部分詩是主要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刻畫來反映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都應了"以我現(xiàn)物,物皆看我之色彩"這句話。
再有,《詩經(jīng)》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長短變化很 活,語氣很自然。如:《邶風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詩經(jīng)》中有許多作品,質(zhì)備章詞句四旋。有的只換幾個字,使詩歌賦予音樂感,便于吟詠,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們剛剛學過的《 風充良》。
綜上所述,《詩經(jīng)》這部偉大的詩歌總集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因此它的藝術成就具有無比深遠的影響。
歷來把《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歸結為“賦”、“比”、“興”三類。
《詩經(jīng)》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就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而“興”則是《詩經(jīng)》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对娊?jīng)》中的“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fā)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xiàn)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lián)想。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lián)想而產(chǎn)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
《詩經(jīng)》主要采用四言詩和隔句用韻,但亦富于變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顯得靈活多樣,讀來錯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復詠唱的特點,大量使用了疊字、雙聲、疊韻詞語,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性?!对娊?jīng)》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寫,勾劃出許多生動的細節(jié)。
《詩經(jīng)》的三個組成部分:風、雅、頌
三種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
《詩經(jīng)》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讹L》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百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堆拧贩帧洞笱拧?、《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缎⊙拧分幸灿胁糠置窀琛!俄灐穭t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堆拧?、《頌》中的詩歌,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度大價值??鬃釉爬ā对娊?jīng)》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jīng)》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內(nèi)諸子中,引用《詩經(jīng)》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jīng)》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后來,《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成為《六經(jīng)》(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jīng)》(無《樂》)之一。
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的表現(xiàn)手法?!叭葙x”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比”是打比方,用一個事物比喻另一個事物?!芭d”是從一個事物聯(lián)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種。
1、“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
2、興是借他物來引出此物的意思,相當于現(xiàn)在的象征修辭方法?!对娊?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例衛(wèi)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就是興。.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fā)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xiàn)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lián)想。
3、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nèi)容緊密關聯(lián)的景觀物象、事態(tài)現(xiàn)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huán)境、氣氛和情緒。賦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后再用賦。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采用。
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擴展資料
關于“賦、比、興”的研究,除了穿鑿說詩的消極影響外,它的積極意義是:通過長期地研究和探討,不僅認識到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各自的特點,它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而且認識到廣博的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xiàn)等等對于它們的重要性,以及意余言外的濃郁詩味對于讀者產(chǎn)生強烈美感的重要性。
這樣,就使得關于“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xiàn)方法在理論上的認識日趨深刻和完善,在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和運用日趨豐富和完美。這些對于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認識,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賦比興
賦 比 興 賦就是鋪陳直敘,敘事描寫、議論抒情都在其內(nèi),是《詩經(jīng)》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如《衛(wèi)風·氓》也以敘述和描寫的手段寫出了棄婦的遭際和復雜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詩經(jīng)》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如《邶風·新臺》是以整體形象作比,但多數(shù)篇章是具體的比喻.《詩經(jīng)》的比喻運用得相當廣泛,而且形式多種多樣.興就是托物起興,是詩歌開頭而引起下文的一種手法.有的只起開頭的作用,但多數(shù)都有某種意義的關聯(lián),起到象征、烘托、聯(lián)想、比喻等作用.《秦風·蒹葭》以秋景創(chuàng)造氣氛烘托心境.賦、比、興的手法常表現(xiàn)為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