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參考
教育培訓行業(yè)知識型媒體
發(fā)布時間: 2025年01月14日 20:29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
【甲】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紀昀《河中石獸》)
【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①,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方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②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壘然凸出于頸者,癭病之也,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xiāng)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劉元卿《南岐之人》)
【注釋】①癭:讀yǐng。頸瘤,俗稱大脖子病。②焦:細瘦干枯。
6.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湮于沙上 湮:
(2)轉(zhuǎn)轉(zhuǎn)不已 已:
(3)及見外方人至 至:
(4)焦而不吾類 類:
7.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
B.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
C.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
D.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
8.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吾鄉(xiāng)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9. 甲、乙兩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3分)
答案:
6.(4分)(1)埋(埋沒) (2)停(停止) (3)來(來到) (4)像(類似)
7.(3分) C
8.(6分,每句3分)
(1)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會被暴漲的河水(或大水)帶走呢?
(2)我們這地方(或鄉(xiāng)里)的人全都是這樣,哪里用得著(或:為什么要)除去呢!
9.(3分)(意對即可)
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見識而主觀臆斷。
示例二:一個人不能孤陋寡聞自以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譯文:南岐處在今四川和陜西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甘甜但是水質(zhì)很差,凡是喝了它的人就會得頸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沒有一個是不得頸瘤病的。等到外地人來了,一群小孩子和婦女聚過來圍觀,并嘲笑他說:“那人的脖子真奇怪啊!又細又瘦而一點也不像我們!”外地人說:“你們那脖子上高起了東西是因為得了頸瘤病,不找好藥來治你們的病,怎么反而認為我脖子細瘦呢?”南岐人說:“我們鄉(xiāng)里的人全都是這樣,哪里用得著除去呢!”他們終究不會知道自己是得了病。
河中石獸
①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②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③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一寺臨河干()⑵山門圮于河()
⑶閱十余歲()⑷但知其一()
2.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4分)
⑴如是再嚙古義:()今義:()
⑵爾輩不能究物理古義:()今義:()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A.聞之笑曰B.當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聞之D.其反激之力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翻譯
⑵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翻譯
5.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
參考答案:
1.⑴靠近⑵倒塌⑶經(jīng)歷⑷只
2.⑴這樣判斷動詞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學
3.D
4.⑴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沖走呢?
⑵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jù)一點道理就可以主觀臆斷嗎?
5.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甲】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選自紀昀《河中石獸》)
【乙】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②,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p>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③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④,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司馬遷《史記》)
【注】
①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②難:駁倒。③易置:撤換。④縱奇兵:調(diào)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
9.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竟不可得竟然B.爾輩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C.佯敗走假裝D.而絕其糧道截斷
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山門圮于河介詞,在B.如其言代詞,他(的)
C.以天下莫能當連詞,因而D.而括易言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11.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文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記敘了人們尋找石獸的經(jīng)過及其令人驚訝的結(jié)局,而且從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jù)理臆斷”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忽視了水流的運動規(guī)律;講學家過高估計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視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確推斷。
C.乙文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趙括年輕時熟讀兵法,后來接替廉頗為趙將,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D.兩篇選文都闡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講學家都脫離實際、主觀臆斷,老河兵實踐經(jīng)驗豐富,因而能提出正確的看法;乙文中趙括雖懂兵法卻不會實際作戰(zhàn),因而戰(zhàn)敗。
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答案:
9.A
10.C
11.B
12.
1)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
2)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
【甲】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河中石獸》(節(jié)選)
【乙】居衛(wèi)河側(cè)者言:河之將決,中流之水必凸起,高于兩岸;然不知其在何處也。至棒椎魚集于一處,則所集之處不一兩日潰矣。父老相傳,驗之百不失一。棒椎魚者,象其形而名,平時不知在何所,網(wǎng)釣亦未見得之者,至河暴漲乃麇①至。護堤者見其以首觸岸,如萬杵齊筑,則決在斯須間矣,豈非數(shù)哉!然唐堯洪水,天數(shù)也;神禹隨刊②,則人事也。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不委過于天,先事而綢繆,后事而補救,雖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中華書局20xx年版)
【注釋】①麇(qún):成群。②隨刊:實地勘察,因勢利導。
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 (2)嚙沙為坎穴 嚙:
(3)象其形而名 名: (4)雖不能消弭 雖:
7.下列對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護堤者/見其以/首觸岸,如萬杵/齊筑 B.護堤者/見其以首/觸岸,如萬杵/齊筑
C.護堤者/見其/以首觸岸,如/萬杵齊筑 C.護堤者見/其/以首觸岸,如/萬杵齊筑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 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2) 至河暴漲乃麇至。
9.智慧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分別從甲乙兩文中悟出什么道理?(5分)
閱讀答案:
6.(4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正確,每個1分。
(1)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2)咬,在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寫出侵蝕或沖刷即可)
(3)命名(被命名、得名) (4)即使
7.(3分)C
8.(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正確,表達通順,每句2分。
(1)按照他的話,(1分)(大家)果然在數(shù)里外的地方找到了石獸。(1分)
(2)到了河水暴漲之時(1分),(它們)才集合到一起。(1分)
9.(5分)要點與評分:甲文能圍繞“不可只憑主觀臆斷”來說明道理,得3分,乙文能圍繞“先事而綢繆,后事而補救”來說明道理得2分。摘抄原文內(nèi)容正確的,每處只得1分,總的最高得2分。
示例:甲文告訴我們對待事情不可只憑主觀臆斷,而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分析原因,做出判斷。乙文告訴我們要善于利用經(jīng)驗,在災難發(fā)生前做好準備,發(fā)生后及時補救。
《河中石獸》《游僧賣藥》閱讀練習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14分)
【甲】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乙】河間有游僧,賣藥于市,以一銅佛置案上,而盤貯藥丸,佛作引手取物狀。有買者先禱于佛而捧盤進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其難治者,則丸不躍。舉國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內(nèi),見其閉戶研鐵屑,乃悟其盤中之丸,必半有鐵屑,半無鐵屑,其佛手必磁石為之,而裝金于外,驗之信然,其術(shù)乃敗。
15.選出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2分)
A.有買者/先禱于佛而捧盤進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
B.有買者/先禱于佛而捧盤/進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
C.有買者先禱于佛而捧盤/進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
D.有買者先禱于佛/而捧盤進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
16下面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求石獸于水中賣藥于市B.以為順流下矣以一銅佛置案上
C.豈能為暴漲攜之去其佛手必磁石為之D.乃石性堅重其術(shù)乃敗
17.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閱十余歲閱:經(jīng)過,經(jīng)歷。
B.是非木杮是:對;正確(跟“非”相對)。
C.舉國信之舉:全。
D.驗之信然信:確實。
18.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記敘了人們尋找石獸的經(jīng)過及其令人驚訝的結(jié)局,而且從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jù)理臆斷”的道理。
B.甲文中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老河兵則從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確看法。
C.乙文中游僧讓買者先向佛祈禱得到佛的幫助,從神奇現(xiàn)象上欺騙民眾,然后病能否醫(yī)治取決于藥丸是否跳入佛手中,從敬畏心里上捕獲民眾。
D.乙文中騙術(shù)的原理是磁石有磁力,而鐵會和磁石相互吸引,自然跳到銅佛手中去了。
19.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4分)
(1)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2分)
(2)而盤貯藥丸,佛作引手取物狀。(2分)
答案:
15.D
16.A
17.B
18.B
19.(1)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只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2)而旁邊盤子里存放著藥丸,銅佛做出伸手拿東西的樣子。
【微語】哲人說,當你希望依靠別人的時候,卻不知道真正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無論什么時候,無論處于什么狀況之下,只有你自己是最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