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那些年
考點解析,重點突破,
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9日 04:16
培訓啦網(wǎng)整理了關(guān)于2022年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練習題《三國志·士燮傳》,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國志·士燮傳
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也。燮少游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公事免官。父賜喪闋后,舉茂才,除巫令,遷交阯太守。
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shù)。耽玩《春秋》,為之注解。陳國袁徽與尚書令荀彧書曰:“交阯士府君既學問優(yōu)博,又達于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場無事,民不失業(yè),羈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shù)以咨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逼湟姺Q如此。
燮兄弟并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鐘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shù)十。妻妾乘輜軿,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逾也。
朱符死后,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后又為其將區(qū)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俱至。漢聞張津死,賜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窺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lǐng)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張旻奉貢詣京都,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燮不廢貢職。特復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后巨與恭相失,舉兵逐恭,恭走還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quán)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燮率兄弟奉承節(jié)度。而吳巨懷異心,騭斬之。權(quán)加燮為左將軍。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質(zhì),權(quán)以為武昌太守,燮、壹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將。燮又誘導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遙東附,權(quán)益嘉之,遷衛(wèi)將軍,封龍編侯,弟壹偏將軍,都鄉(xiāng)侯。燮每遣使詣權(quán),致雜香細葛,輒以千數(shù),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壹時貢馬凡數(shù)百匹。權(quán)輒為書,厚加寵賜,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余歲,黃武五年,年九十卒。
(節(jié)選自《三國志·士燮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窺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lǐng)交阯太守如故/
B.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窺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lǐng)交阯太守如故/
C.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窺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lǐng)交阯太守如故
D.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窺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lǐng)交阯太守如故/
11.下列對文中加黑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舉,古代推薦、薦舉有才能的人,如“舉孝廉不行”“舉國上下”,這與下文“除巫令”的“除”意義不同。
B.書傳,古時候一般指典籍、著作等,有時也專門指有關(guān)《尚書》經(jīng)義的傳述解釋;傳,則多指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
C.古今之學,“今文經(jīng)學”與“古文經(jīng)學”,不但是指經(jīng)學研究時所持底本字體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對于經(jīng)典內(nèi)容闡釋方面的差異而言的。
D.封,我國古時候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賜予親屬或臣僚,這與文中的“拜安遠將軍”中的“拜”意義是不相同的。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士燮鐘愛傳統(tǒng)文化,學識淵博。士燮從少年時就研究《左氏春秋》,為官閑暇研習經(jīng)傳,兼通《春秋》《尚書》的古文、今文。
B.士燮器量寬容厚道,禮賢下士。士燮升任交阯太守后,中原地區(qū)的士人有數(shù)百前往他那里避難或依附,都能蒙受他的恩惠。
C.士燮通曉為官之道,政績突出。袁徽在給荀彧的信中極力稱贊士燮的治理才能,稱贊他在大亂之中能使百姓們安居樂業(yè)。
D.士燮威望尊貴無比,但過于招搖。士燮兄弟們同時擔任郡守期間,出入鳴鐘響磬,禮儀完備齊全,車輛馬匹等擠滿了道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燮少游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補尚書郎,公事免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數(shù)以咨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