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4年12月25日 15:21
國際教育圈內好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區(qū)代表與我討論中國“雙一流”大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他引述的數據和觀點值得思考。英國版的“雙一流”、舉國體制,倒是可以借鑒的寶貴案例。慢慢地,國際排名的心結也會迎刃而解。
001 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又爆表了
2018年5月9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簡稱THE)發(fā)布了“金磚五國”及新經濟體大學排名(BRICS & ),中國大學優(yōu)勢明顯,大陸7所大學、臺灣1所大學,進入前10名。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列前兩位,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包攬了第四至第八位,“臺灣國立大學”列第十位。俄羅斯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第三)、南非的開普敦大學(第九)也位列其中。
002 中國“雙一流”與英國“羅素集團”的相似性
盡管如此,從《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網站的評論文章可以看出,英國媒體擔心中國高等教育的“雙一流”建設可能造成重點高校過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加劇區(qū)域之間的不平衡。另外,中國政府的高投入過于集中在科研、學術領域,可能造成高校教學質量的下降。
其實,如果比較一下中國和英國重點大學建設的模式,就會發(fā)現其中驚人的相似性。
中國和英國是典型的公立教育為主的“體制內”形態(tài),政府中的教育主管部門對大學的影響力相對大。
中國教育部2017年9月正式公布的“一流大學建設高?!保?2所)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相當于中國官方排名確定的、以學術和科研為導向的、國內最好的137所大學。
而幾十年前,英國版的“雙一流”早已建立,這就是“羅素集團”( Group)。羅素集團旗下24所院校(英格蘭20所,蘇格蘭2所,威爾士、北愛爾蘭各1所),可以比肩中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
003 英國大學沒錢了找誰要?
當然,中國和英國高等教育的“舉國體制”也是一把雙刃劍。英國在高校方面的國家戰(zhàn)略實施得早,暴露出的體制問題也更多。
“脫歐”的直接后果是英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直接投入的減少。
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英國只能“丟車保帥”,維持對羅素集團名校的財政支持,但對其他級別的大學,恐怕就管不過來了。
英國地方政府的財力其實還不及中央政府,無法像中國一樣“堤內損失堤外補”,由地方政府為高等教育埋單。
這樣一來,英國大學面臨著巨大的財務恐慌。
“節(jié)流”成為當務之急。為了緊縮預算,一些英國大學開始減少正式教師、增加臨時教師。
“開源”則向國際學生下手。在招生環(huán)節(jié),部分高排名學校為了爭奪生源,表面上維持較高的錄取標準,而在實踐中,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有意識地“超發(fā)”offer(錄取通知書),變相降低入學門檻,擠壓了中等排名、甚至相對靠后排名大學的招生名額。
有些英國大學在市場上“反應過度”——通過上調中介費、贊助中介活動等手段,從留學機構手中“買”學生!
這些英國大學在中國市場的“短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國大學教學質量、品牌美譽度等“軟實力”。
中國高??空a貼的運作模式能保證可持續(xù)發(fā)展嗎?
004 都去搞科研,教學怎么辦?
英國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發(fā)展走向,已經開始降低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為了督促英國大學提高教學質量、讓公眾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2017年6月英國政府出臺了英國大學教學質量排名(TEF)。
TEF是 的簡稱,是英國政府會同獨立的教育評估機構,制定的英國大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包括三個評估參數:通過全英學生滿意度調查( ,簡稱NSS)考量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學生輟學率、學生就業(yè)率。
當然,英國大學教學與科研的平衡,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內部磨合。這倒給中國大學和中國高等教育主管部門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案例。我們的“雙一流”建設也需要未雨綢繆、平衡發(fā)展。
005 大學國際排名有用嗎?
有趣的是,當中國“雙一流”大學為國際排名躍躍欲試時,一位資深的英國教育界人士卻提出了搞笑的“香腸理論”。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前任校董 Reisz在面對法國高校憂慮自身的國際排名時,不無幽默地把大學排名比作香腸的制作:
這個制作過程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不愿意吃了。The more you know about how they are made, the less you want to do with them.
其實,國際大學排名再難“吃”,也是需要的。依賴國際排名提升中國大學的影響力,還是當前“舉國體制”的客觀要求,畢竟中國高校的國際化程度還不高。
不過,當教育公平越來越深入到中國高等教育之中時,當科研與教學越來越趨向平衡時,外在的衡量標準就會越來越弱化。
本文引用數據及外媒觀點請參照《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網站:
/world--/----2018--
作者簡介:趙剛()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